思念你·仰望你·成为你

发布时间:2020-06-06 00:00:00      来源: 人民公安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人民公安报记者 郑 明通讯员 肖 敏

潘清江,男,1949年12月出生,生前是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梅列中队副指导员。从1975年起,他一直战斗在道路交通管理线,勤勤恳恳奋斗了18个春秋,1992年4月牺牲在执勤岗位上。他曾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省交通民警,被授予福建省共产党员称号,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潘永进,潘清江之子,三明市看守所民警,曾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监管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公安监所管教能手”,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徐玛利,潘清江之女,三明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曾获得全市公安机关百佳民警。

在福建省三明市,有这样一个警察家庭,两代三人都与公安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就是三明市看守所民警潘永进一家,两代人的坚守,40多年的接力,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和在万家灯火中守护平安的执著。

1992年4月22日,对潘永进和家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那,他的父亲潘清江外出巡逻执勤时意外突遭车祸,牺牲在最钟爱的交警岗位上。

18载执法与爱民融为一体

麒麟山巍巍耸立,沙溪河缓缓流淌,列东大桥繁忙依旧。

近日,记者跟随潘永进兄妹来到三明市区麒麟山转盘附近,追寻潘清江的足迹,重温英雄的感人故事。同行的还有潘清江生前的同事汤建民和林惠明。看着依旧繁忙的道路和匆匆来往的行人,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汤建民和林惠明感慨万千。

汤建民介绍,1975年从部队复员的潘清江,来到了三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担任外勤交警,执勤点就在列东大桥旁的麒麟山下。

那时,三明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作为全市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列东大桥沟通了市区东西方向,麒麟山路口又连接三元和梅列两区,交通十分繁忙。

“岗亭在路边,原本可以坐在里面,用手控制交通信号灯,指挥行人和车辆通过。”汤建民说,潘清江一开始就和别的民警不一样。“他常说,道路交通千变万化,站在马路上指挥更加直观。要是没有交警站马路,城市交通就会乱套。”

林惠明指着路中间说,原本那里有个椭圆形的岗台,潘清江就站在上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风雨无阻,指挥来往车辆和行人,一站就是18年。立正、挥手、转体……只要他警服一穿,往岗台一站,就全身心进入角色:站立时收腹挺胸,两手中指紧贴裤缝;敬礼、指挥时手臂带出风声;转身时脚后跟磕出“啪”的一声。南来北往的人们,总能看到岗台上他那挺拔的身姿。

“小时候母亲带我去找父亲,场景至今难忘,我觉得他特别威武。但看着他大热天站在马路上,被汗水浸透了警服,又很心疼……”潘永进依稀记得,父亲有个外号叫“老黑”。不光是他饱受风吹日晒的黝黑皮肤,还因为每当有人交通违法,父亲总是黑着脸教育他们。

汤建民说,一旦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潘清江总是严格执法,义正词严地指出违法行为及其危害。但是,他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耐心劝导,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给违法行为人改过的机会。

“经常有工人骑着自行车,前面坐一个,后面载一个。超载严重是可以罚5元、10元的,但潘清江总是说,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四十元,只要认识到骑车载人的危险性,愿意改正错误,就可以免于处罚。”这些年来,潘清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风格一直影响着汤建民和同事们。

有一次,一位外地来三明探亲的老大娘路过岗亭,颤悠悠地走到路中间时,被闪烁的红绿灯、刺耳的喇叭声、车辆往来的呼呼声吓得手足无措,潘清江疾步跑过去,把老大娘带出“险境”。

“我们今天讲‘不忘初心’,其实很多年前他就在做了。”林惠明说,潘清江总是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在指挥好交通的同时,为迷途者找到亲人、扶老人过马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心系群众。

感受父爱时间太短但思念很长

41岁的潘永进黑黑瘦瘦,留着一头整齐的短发,双目炯炯有神,说话时酒窝隐隐浮现,仿佛和父亲潘清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到现在,还是没办法接受父亲离去的事实,总感觉那是假的,像幻觉一样。”潘永进说。

1992年4月22日,潘清江像往常一样,前往交通岗执勤。他认真检查过往车辆,纠正各类违法行为,确保交通安全。14时许,潘清江发现一辆明显超载的汽车驶来,立即出示停车牌示意对方停车接受检查。

但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致使车辆突然改变行驶方向,将潘清江撞倒,车轮从他的身上碾过,造成大量出血,当场休克。同事们立即将潘清江送往三明市医院抢救,他终因伤势过重,永远离开了大家。

潘清江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肃立在他曾经执勤过的列东大桥、城关岗亭,目送灵车缓缓通过。

“这辈子,感受父爱的时间太短了。”由于年龄小,妹妹徐玛利对潘清江的印象并不深,但潘永进记得,每次父亲下班后,总会为自己和妹妹带点糖果、蛋花酥等小零食。只要休假,父亲总是忙前忙后操持家务,舍不得让母亲辛苦,他最拿手的那道“荔枝肉”让一家人念念不忘。兄妹俩偶尔调皮溜出家门玩耍,父亲也从不大声呵斥,总是温柔地牵着大的,笑眯眯背着小的回家。

受潘清江的影响,兄妹俩紧跟父亲的脚步,先后通过考试加入了三明公安队伍。“虽然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变化,但民警热心服务群众的初心永远不能变。当年,父亲是这么做的,现在我和哥哥也是这么做的。”徐玛利声音甜美,说话有条不紊。在三明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的她,用细细的一根电话线,连接起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声音是有温度的。徐玛利说,“110”的工作职责就是处置紧急警情,大部分报警人拨打电话时,都处于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下,因此接警员要做的件事,就是用声音去安抚、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民警的真诚。“报警人信任你了,他就能冷静下来积极配合,民警就能帮助他把损失降到更低。”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徐玛利接到一名女子的电话。话筒那端,女子情绪激动,一直在哭泣。女子说,她在楼顶上准备自杀,但很害怕,想找个人说说话。当徐玛利询问她在哪里时,她却什么也不说。

为了安抚女子的情绪,徐玛利在交流过程中,尽量聊一些轻松、积极向上的话题。半个小时后,女子完全卸下心理防备,对徐玛利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在一个小区20楼楼顶。落实了地址后,徐玛利飞快下了出警单,报请领导通知派出所赶往现场,成功将这名女子救下。

传承父辈精神清清白白做人

“现在回头想,成为警察仿佛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崇拜他,仰望他,想要成为他。”潘永进话语不多,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沿着父亲走过的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潘永进在三明市看守所工作,是一名专治“疑难杂症”的监管民警。工作中,潘永进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感化、影响在押人员,形成了一套“一帮、二严、三管、四互”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改恶向善,不再危害社会。

钱某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羁押,入所体检时发现他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钱某感到很绝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萎靡不振。潘永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上网查询并咨询医生详细了解关于艾滋病的情况,发现事情并没有钱某想象的那么糟糕,并把相关材料打印给他看,让他明白这种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增强其自信心。

在与钱某接触的过程中,潘永进一直把他当正常人对待,每天都找他谈话谈心,从吃、穿、用等细微方面关心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生存的价值,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潘清江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三个字:不贪心。作为一名交警,潘清江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权力同经济利益“等价交换”,也没有用这种权力找群众和驾驶员的麻烦。他是洁白无瑕的,就像他的名字“清江”一样干净纯洁。

都说儿子像父亲,作为监管民警,潘永进也有“三管”: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要的不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每年在看守所关押的曾经有权有钱的人不少,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办法找到潘永进,想让他给予特殊照顾,传递个物品或捎个口信等,他都断然拒绝。潘永进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寸步不让,再软也不吃,再硬也不怕,再亲也不袒护。

40多年的岁月带走了“老潘家”两代人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们守护百姓、守护正义的初心。站在麒麟山下,看着列东桥边的青山绿水,潘永进和徐玛利默默无言,但父亲潘清江那“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家训一直铭记在兄妹俩的心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