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江口村:民风好人心齐,干啥都能成!

发布时间:2023-12-22 11:16:44      来源:下两镇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下两镇江口村位于南江县西北部。几年前,这里山高路陡,土地贫瘠,百姓生活贫困、社会矛盾突出,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如今,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以前无人问津的穷山旮旯已经摘掉贫困的帽子,正昂首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江口村实现了华丽“蜕变”?还得从几年前江口村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说起。
  “17.5元一斤,两头牛2860斤,一共50050元,给你个整数五万。”8月18日上午9点,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民蔡志虎接过一叠叠厚厚的钞票,再看看圈里即将出栏的7头肉牛,心里美滋滋的:年底大女儿出嫁不愁嫁妆了。邻居周辉平也在盘算自己的经济账,喂养的近100只南江黄羊,按2000元一只算,年底有近20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滋润。
  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村里的面貌也是一天一个模样,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自来水,目前正在筹备安装天然气。家乡的这些变化,在6年前,蔡志虎根本想都不敢想。
  开“法律诊所”
  化矛盾纠纷
  8月17日,江口村第一书记陈科伊一早从巴中出发,刚踏进村口,就有沿线居住的村民热情招呼,陈科伊一一回应后感叹:“以前民风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真的好多了。”
  陈科伊介绍,2015年以前,江口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村民仅为一些小事就大吵大闹。“愚昧的思想观念、淡薄的法治意识,成为该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干部一天都在忙着调解矛盾,根本没有精力去抓村上的发展。”老支书冉开均回忆。
  2015年,市委政法委对口联系帮扶该村,针对实际问题,在村委阵地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和“人民调解中心”,由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组成矛盾化解处理团队,每周星期三集中接访,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化解各类矛盾,先后公平公正处理各种问题300余起,将全村积压的矛盾一一化解,之前“硝烟弥漫”的村子平静下来。
  设“法治书屋”
  树法治意识
  “我很喜欢江口村现在这种民风和氛围。”比起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建设,村民王久昌更看重不断向好向善的民风。
  近两年来,江口村没再发生过一起打斗事件或信访案件。冉开均感叹:“之前那种吵闹打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满堂皆欢颜,这都是法治宣传教育抓得好。”
  “老百姓不懂法,我们就要加强普法宣传,村委会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就是最大特色。”新任村支书周华芬介绍。
  踏进村委会办公阵地,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小故事展板、道德讲堂,一股浓厚的法治文化之风迎面而来。设在村委会里面的“法治书屋”,摆放了300余本法律相关书籍,村民们可以随时来翻阅、学习。
  法治宣传阵地建好了,宣传活动也要跟上。该村先后利用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50余次,村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制村规民约
  纯洁乡风民俗
  “有违约行为被扣分的,不能参与年度五好家庭、五好村民的评选活动。”“要尊师重教,本村籍学生考上本科以上大学的,村委会一次给予500元至1000元奖励。”在江口村村委会的公示墙上,2017年3月28日通过的村规民约细则格外醒目。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江口村按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勤劳致富、敬老爱亲等内容,制定村规民约,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代表参加,而且是全票通过。”冉开均清晰记得当时开会的场景。
  有了大家集体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村民大都自觉遵守起来,再找村里有威望、有正义感的村民当监理,负责村规民约的实施,用村规民约规范指导群众生活生产,潜移默化,村风民俗急速向好向善发展。
  “民风好了,人心也就齐了,村里集体商议办个事也就容易多了,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就是见证。”王久昌由衷感慨,“只要大家都遵纪守法,向好向善,把国家级这块‘民主法治示范村’牌子守住,共谋江口村发展大业,何愁乡村振兴不起来。”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向东升)

上一篇:下两镇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