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争当彝乡先锋队

发布时间:2020-12-04 00:00:00      来源: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自2018年综合帮扶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盐源县博大乡综合帮扶工作队22名队员凝心聚力、携手上阵,与博大乡党委、村两委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畏艰难困苦、不断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持续发力发热,始终冲锋在脱贫攻坚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优异的成绩兑现“争当彝乡先锋队”的铮铮誓言。

勇于担当,攻艰克难,快速融入

博大乡位于盐源县城西南部,辖6个村45个组2418户877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4户2192人,贫困发生率23.9%,属典型山区彝族聚居乡。

出行难、生活难、语言沟通难,是博大乡工作队在帮扶之初面临的更大难题。在困难面前,他们毫不退缩,逆行而上,誓言:“既来之,则安之。博大一日不脱贫,誓不撤兵”。出行难,队员们就靠双腿爬山涉水,步行入户;生活难,队员们就你一瓢我一勺的自起炉灶,周末下山补给。入户路上饿了干粮充饥、渴了山泉水解渴;语言沟通难,队员们就依托“传帮带”与村组彝族干部结对而行,主动学习彝语。两年来,博大乡22名队员累计入户走访20000余户次,步行150000余公里,“卡莎莎”“砸则则”“身体呵吼”“一呢啊卓撒撒”等几句常用语已成为队员们熟练掌握的入户沟通交流语言。很快,队员们就与群众们打成了一片,融合在了一起。在博大乡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寸土地上都穿梭着他们“战天斗地”的身影。

创新方法,真帮实扶,亮点纷呈

帮扶之初,博大乡综合帮扶工作队22名队员全员下沉吃住在群众家中,仅用30天时间全覆盖走访6个村2418户群众,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全面摸清村情户情。为积极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子,先后多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致富能手”赴外县考察学习种养殖产业发展新模式和先进经验。

他们着眼于长远发展,因式布局,精准施策,成功引进实力专业合作社在西沟村规模化种植金银花500余亩;指导培育特色种养殖大户34户;引导群众注册农民专合社10家;创新“专合社+种植大户+党员示范户+贫困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6个贫困村人均年分红达16元以上;依托“农民夜校”平台,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教学,开展花椒修枝技术、动物防疫知识培训50场次,增强群众致富能力,惠及农户2000多人;依托派出单位、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整合资金(物资)近800万元,解决3000余名群众饮水、出行难等问题。

他们采取坝坝会、小组会等方式宣讲政策、拉家常、解“夙愿”等150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0起,解决合理诉求35个,疏通不满情绪65人次,群众满意度从帮扶之初的70%提升为99.8%。

他们创新运用颜色管理科学方法,用“蓝、黄、橙、红”4色区房屋类别,对危房改造、生产用房人畜分离、闲置房拆除实行过程管控、进度跟踪,改造危房700处,拆除闲置房75间,整治生产用房人畜分离1750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面树立起现代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养成“五洗”习惯,基本改掉厚葬博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苦尽甘来,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在过去的两年里,博大乡22名综合帮扶队员求教于长者、问道于能人,既当规划员,又当指导员。听说乡里养殖大户沈史哈家羊子养得好,就背上干粮直奔10公里外的深山向他讨教;听说村民沙补都家花椒产量高,就带上特产顶风冒雨去花椒地里向他学习。他们实地摸索,再把书本理论与之融会贯通,以提升自身帮扶工作能力。正因为他们这种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敢于直面急难险阻、敢于直面棘手问题的无畏精神,成为村民们口中常挂念的“我们村的宝贝”,也助力全乡在脱贫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8年,博大乡累计实现减贫13户54人;2019年全乡累计实现减贫14户56人,并顺利通过脱贫摘帽州级初审以及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2020年6月,全乡再次高标准通过2019年退出贫困县抽查工作(国检)。

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博大乡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帮扶干部的心血和汗水,更有博大乡综合工作队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综合帮扶工作队的初心使命;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博大乡的每一寸土地;用温言善语打动了博大乡每一位群众的心扉。因工作成绩突出,全乡22名综合帮扶队员先后有5名被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表彰为“综合帮扶工作队员”。2020年7月,博大乡综合帮扶工作队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十佳综合帮扶工作队”。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目前,盐源县博大乡综合帮扶工作队22名队员正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新一轮的工作中,再次吹响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冲锋号。


作者:刘刚   单位:中共盐源县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18009015663

QQ:1517313603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