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讲帮扶故事 展脱贫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28 00:00:00      来源: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在嘉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这是个注定会被记住的时段:2018年6月,该区以“零漏户、零错退、满意度98.89%”的成绩,一举摘掉戴了25年之久的贫困县帽子。
  我国第7个扶贫日前夕,嘉陵区举行2020年“10·17”扶贫日活动。一场助推脱贫攻坚、共享发展成果的“别样扶贫”活动,吸引万千市民驻足。
  “2019年,嘉陵区圆满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体目标,获得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五个一’帮扶三个‘好’的等次。”扶贫日活动致辞中,嘉陵区委副书记丁振东的声音有些激动。
  活动现场,200余幅摄影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嘉陵区上下一心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以及一个个精准扶贫的感人故事。

脱贫摘帽背后的故事
  当天下午2时许,不少市民纷纷前来嘉陵广场,观看该区脱贫攻坚摄影展。
  徜徉于一幅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画面前,品味着脱贫攻坚带来的丰硕成果,嘉陵人难忘:全区总人口70万,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3个,贫困户20871户65350人。7年时间过去,嘉陵人不仅摘掉贫困县帽子,还两度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嘉陵区委、区政府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举全区之力攻坚。”该区政府办党组成员、扶贫开发局局长尹兵说,全区近万名党员干部用“挑战极限”的勇气挑战自我,用“拼命、忘命、舍命”的精神投身脱贫攻坚,书写了党员干部的至诚底色和为民情怀。
  “看,这不是我们村那个刘老头吗,脸笑得那么灿烂!”观展者中,一名中年妇女带着一太婆边看边指边惊叫。顺着她的手指处,一名老农高高举起手中的家禽,似在讲述自己发展养殖小家禽脱贫的故事。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突出‘稳、准、狠’,推动各级决策部署在嘉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唐萌说,为持之以恒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嘉陵区继续全员上阵帮扶,37名县级领导挂帅出征,106个帮扶单位挂图作战,472名书记、8900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一线帮扶。

B 现场收到爱心捐款300余万元
  “今年10月17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扶贫济困、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嘉陵区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张在强认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开展扶贫捐赠活动,成当天活动的一大亮点。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嘉陵区慈善总会、嘉陵区老年协会;区教科体局、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局、区委办……一个个爱心企业、爱心社会组织、机关单位以及乡镇代表一一上台捐赠。一时间,整个广场爱心涌动,音乐声、掌声不断。
  张在强介绍,当天,捐赠现场共收到捐款300余万元。自脱贫攻坚以来,嘉陵区类似捐赠活动举行多次,通过这种形式,动员全区上下汇集扶贫工作巨大力量。
  当天,嘉陵区扶贫开发协会发出扶贫日献爱心倡议书。“为了让那些重病患者不在痛苦中绝望、那些贫困大学生不因学费发愁、那些贫困家庭持续巩固提升、那些落后山村的基础设施彻底改善。”张在强认为,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尽一份心、出一点力、献一片真情、做一次善行。
  为了鼓励爱心行为,当天下午,嘉陵区委、区政府对该区爱心企业、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予以表扬奖励。

精准发力打赢收官之战
  今年9月初,嘉陵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尹兵在全省扶贫开发局局长座谈会作经验交流发言:
  常态督战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嘉陵区从今年3月开始,组建项目、数据等7个尖刀小组,分5批次派出40名骨干,奔赴凉山喜德参与督战,发现并帮助整改问题1200条。
  刮骨疗毒开展问题整改突击战。对标上级反馈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开展2轮全覆盖问题督导和遍访贫困户,较真碰硬、揭短亮丑,6月30日前,国省考核29个、省委巡视4个、三方评估9个、各级审计96个、区级自查1163个问题全部清零。
  持之以恒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坚持四个不摘,继续全员上阵帮扶,每月3-5天集中帮扶行动。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按照七步工作法,全面监测、动态管理、常态帮扶155户边缘户和102户监测户。
  “精准发力打赢收官之战。”尹兵说,今年以来,嘉陵区“新建、改造、拆除、统筹、保护”五个一批保障住房,累计新建11498户、改造13294户、拆除22628户、统筹45253户、保护38处。全力防范风险,出台项目库操作、涉农整合资金管理、扶贫资金项目清理三个指南,累计入库项目8403个、清理资金32亿元,发现并整改问题106个。
  今年10月中旬,嘉陵区就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发言:近年来围绕促进群众增收,瞄准“就业、产业、兜底”三大路径拓路子,新增外出务工2396人、公益岗位3488个。相继建成生猪、柠檬、蚕桑、粮油4大特色基地3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58个、龙头企业7家,带动864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今年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出台十条举措,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按每村5-8人新增临时岗位3488人;投入2000万元对养殖业的种苗给予奖补,激发动力。依托“832、四川扶贫、南充扶贫”“三个平台”促消费,申报并被认定供应商21家,认定扶贫产品169个,使用四川扶贫品牌11家。其中“832”平台销售总额稳居全省前三甲。每年度财政投入资金2500万元,对就业务工、种养殖和孝老爱亲实现增收的贫困户分别按年度收入的3%、10%、1/12进行“三项奖补”。2019年度全区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493元,比2014年增加9930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